目前分類:哀哀叫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你點進來是為了什麼鹹濕文章,現在就可以放棄希望回頭是岸了。

 

前幾天在Discovery Channel一個叫Curiosity的節目上看到有關於女性性高潮的研究,太有趣了忍不住想分享一下,完全是用科學觀點討論一個神祕的身理現象。如果想看下去請把手從褲子裡伸出來。

世界上的生物都有延續生命的本能,於是很多大家熟悉的舉動其實都是因為我們的腦子隨著人類演化而被寫入最適合繁衍後代的程式。中國人說「郎才女貌」其實是很精準的講法,一般來說男性喜歡的豐胸翹臀和女性尋覓的成功人士等,都是讓自己的基因更進步,讓後代繁衍更有利的手段。本能除了幫助我們找伴侶,也用很原始的方式鼓勵大量繁殖,這也是為什麼男人只要完成「繁衍」這個動作就一定能享受到高潮的快感。不過,女性不需要高潮就可以繁衍後代,那女性高潮的目的是什麼呢?

女性高潮是近代才發現的事,一開始是由醫生操作,讓女病患達到高潮當作是一種治療。科學家找來女性試驗者,在身體成高潮的狀態下進行腦部斷層掃描,找出高潮與快感的關聯。實驗發現,女性在高潮時腦部所有的部位陸陸續續都有反應,也會激發讓身心快樂的化學物質,而這也是各種人類活動中唯一能刺激腦袋最多區塊的一種。不過女性高潮的原因以物理的角度看其實是一個bonus。 男人和女人的身體構造其實差距不是很大;從受精卵開始要長成一個成人,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多少細胞日以繼夜的完成DNA畫下的藍圖。這時候如果男人和女人的構造有很大的差別,施工過程會太過複雜,於是某些只有男人需要的功能在女人身上也看得到(如性高潮),也有些只有女人用得上的東西男人也有(如乳頭)。

但是其實女性高潮也是有功能的。女性高潮的時候子宮會收縮,整個生殖系統會像一個真空吸管,把本來可能會走失的精子全部吸到卵巢裡,大大增加受孕機會。

接下來節目秀了另一個實驗,數對交往中的男女接受訪問,統計結果是認為自己的另一半很帥很有男人味的女性比較容易有滿意的高潮。實驗中決定帥不帥的準則是依照目前學界公認的五官對稱法則。經過統計男人的五官左右越對稱,在社會上成功的機率越高,這也是檢測優良基因和美貌的方法。所以女性在冥冥之中會被自己認為有優良基因的異性吸引,身體更是會配合讓你面對優良基因容易受孕。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只是覺得女人總是被帥哥迷走,這其實是決定於人類致力繁殖適合生存的後代這種本能。

最後一個實驗是檢測男女之間的愛與性高潮的反應,沉浸在愛情裡的女人也一樣比較容易達到高潮。而且因為高潮的時候腦袋各個區塊都在作用,因此這種愉悅的感覺能夠被大腦確實的保存在記憶區裡,需要用的時候馬上可以調出清晰的記憶,用以往的經驗幫助下一次高潮。而實驗證明女性可以光靠想像和回憶就達到高潮,而且對腦部的刺激和性愛達到的高潮是一樣的。科學家對這一點的解釋像是人體結構對配偶制的呼應,越相親相愛的一對男女越能享受高潮,越性福對高潮的記憶就越敏銳,越做越開心。這樣的身體特質會加強一個家庭裡父親與母親的感情,也更注重家庭。重回老調,相愛的父母不離不棄,小孩子生存的機率就會提高。

就算是把大家搞得一頭霧水的女性高潮,說穿了也只是增加繁殖率的手段。人類演進了這麼久,我們其實還是靠著這些本能生活著,也許加油添醋一點讓生活過得有些情趣罷了。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常被問到部落格怎麼都沒有更新...果然是個久。

一開始在幫它取名子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會有這樣的長期潛水,不過大概也是該出來換氣的時候了。

 

這幾個月呢...運氣非常不好。

早在年初的時候有一個好朋友的阿姨幫我算了命,說今年是我的流年,運勢下下籤,最好是乖乖待在家裡唸經不要亂跑。

因為平常沒有算命的習慣,也沒有100%把她的話當一回事,結果事實就是最好的驗證。雖然現在才八月,我可以大聲的證實我今年很雖。

 

依照以往的經驗,越慘烈的經驗過了一段時間後總是會變成幽默的故事題材,說出來讓朋友大笑自己的不幸,增加自己阿Q樂觀的功力。

今年卻好像不太一樣...覺得老天這次玩笑開得太過分了。欸欸欸,樓上的控制一下,不要再來亂了!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一位華裔媽媽寫的育兒經驗"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虎媽媽的戰歌)引起各方的討論,算是少數亞裔站上新聞焦點的奇特現象。

作者Amy Chua分享一個華裔母親在美國用中國式傳統教育觀念教導小孩的經驗。片斷書中內容被登在華爾街日報並以「為什麼中國媽媽比較厲害」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rpeior)下標題。於是美國大眾被逼著窺視亞裔父母如何以「非人性手法」教育出精英份子;很多人抗議這樣教養小孩是殘害幼苗,也有人贊成這樣從小要求才能成就大事。

原來在華爾街日報網站刊登的這篇文章,三個月之間已經有8千多筆留言。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1504576059713528698754.html#articleTabs%3Darticle

其他網站像Quora也有人認真的以親身經驗來討論虎媽教育法: http://www.quora.com/Parenting/Is-Amy-Chua-right-when-she-explains-Why-Chinese-Mothers-Are-Superior-in-an-op-ed-in-the-Wall-Street-Journal

 

而這本書的中文敘述是:

這是一本最坦白也最誠實的教養書
一位嚴厲母親的自嘲、掙扎與反省
牽動所有華人父母的共鳴神經

這是一個媽媽、兩個女兒、兩隻狗的故事。這個故事原本要說的是中國父母教養小孩比西方父母高明之處。然而後來說的卻是激烈的文化衝突、一閃而逝的光 榮滋味,以及一個十三歲孩子是如何挫掉虎媽的銳氣的。看完蔡美兒教授的經驗,你將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有更深的體悟,也將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孩 子的教養之道。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嘯的畫面剛搬上螢幕時,我跟老公兩個人坐在電視機前看得目瞪口呆。

住在洛杉磯沿岸海嘯警戒區內,我很清楚哪裡才是安全範圍,大概離我家兩條街以東,還很貼心的標明清楚哪個紅綠燈一過就安全啦!

只不過大水一來可能馬上會被困住...我還在腦子裡規劃逃生路線,轉頭一看,老公居然已經在Amazon網頁選購救生衣 -___-

「你ㄎ一笑阿? 到時候穿有用嗎?」

「你知道我不太會游泳...」聲音真的透露恐懼,平常要你多練習不聽。

「那狗兒們呢?」我們家Uci超級大小姐,可能寧死也不想讓毛被弄髒吧,平常溜她只要有枯枝樹葉黏在毛上就停下不走直到弄乾淨為止。另一隻Nori還是個小寶寶,連水都沒划過。

「.......」

 

轉頭回去看新聞,再過一下眼角撇到他居然還在購物,這次是在挑選救生艇。

「ㄝ...這個要昰吹起來我們早就被沖走了吧...」我跟酷酷嫂一樣永遠是最忠實的反對黨。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婚後在美國過著家庭主婦的日子,於是柴米油鹽就變成了我的正職工作,這樣一來也有點時間研究美國這個地方是怎麼把人漸漸養肥的。

 

美國人當然不是一開始就胖,因為剛從歐洲來掏金或是從非洲被運來的時候都不胖。美國肥胖史的重要推手有幾個:

 

1. 速食餐廳的發明

當美國人第一次看到汽車時,就對汽車一見鍾情,一生相許。帶女生約會沒車無屌,那個年代好像女孩兒上了車就別想輕易下車了。晚餐一定要從得來速(drive through)買,坐在車子裡一邊啃漢堡一邊看露天電影,電影散場後坐直接QK,多麼省事方便!

本來有得來速的餐廳賣的產品和一般餐廳一樣多元,後來麥當勞叔叔仔細思考如何花最低成本賺最多的錢,於是奠定了現代速食的基礎 ─ 就是簡化menu進而簡化烹飪流程。速食店會請的人只有工讀生和店長,基本上不需要有什麼專業烹調技巧就可以準備menu上的所有東西。低成本的平價食物讓速食業者一炮衝天,賣出更多便宜又不難吃的食物,餵飽顧客的速度前所未見。 於是麥當勞(和其他速食店)開始迅速拓展版圖,以工業化的流程來製造食物,不一會兒變成全世界最大的餐廳連鎖店,口袋爆滿鈔票。

目前為止的故事還沒有多大錯誤,頂多是愛吃速食的人會變胖而已。問題就在麥當勞以最大買家的身分左右了食物鏈的上游,也就是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方式。為了達到最高收益,原料成本必須降到最低。於是連原本應該在草原或農舍健康長大的雞豬牛都以不人道的商業化方式來飼養。在極度壅擠的而細菌孳生的環境飼養動物,再投以各式各樣的抗生素防止爆發傳染病;用生長激素讓動物一夕長大;用基因改良來製造胸部超大的雞;用病死動物的屍體再製成飼料;用雞的糞便做成飼料餵牛...光怪離奇有比大陸黑心商品,只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昰,大陸的黑心商品大部分是中小型家庭式工廠中沒良心的老闆主導的,而美國農業和畜牧業卻是營業額上百億,有顯赫董事會的大公司在操作,還是FDA認可的合法生意!

有人質疑那麼可怕的東西怎麼會這麼好吃,其實該質疑的還有怎麼可能全世界的麥當勞吃起來都一樣? 其實沒什麼啦~ 有專門的公司為速食公司調配香料,這些都加在每一口速食裡,原料本身的品質一點也不重要,要求的是價錢低、產品大小尺寸統一以方便工廠作業。以商業的觀點來看,一個市場裡的最大買家如果拼命的逼迫上游降低生產成本,追求的是毛利而不是品質。整個食物製造系統以最大買家的規格來出貨,所以要找到天然飼養的肉類和無基因改良的蔬果要花一番功夫。不要說要求多高級的食材啦!就是一隻新鮮現殺沒有進泡過氨水的雞都沒看過。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除了嬰兒時期外我都是屬於班上瘦小型的。我記得到從上高中到畢業好像都才45kg左右,大學時期只愛打球全身都是肌肉也還是加減45kg,畢業開始工作後運動量下櫃但胃口維持漲停的那幾年也頂多到48kg。到了大學畢業後,要出國唸研究所以前,我都自認是那種怎麼吃都不怎麼會胖的欠揍體質。

 

沒錯,一到了美國,美夢就醒了。

在學校的兩年中雖然在家煮飯的機率算高,畢業典禮的時候還是著實的達到53kg,比在台灣暴飲暴食狂不運動還胖了5kg。這些數字可能會讓某些人覺得很欠打,不過我本身體重改變就不太大,也只能以觀察自己的體重當例子,請不要拿這點打我臉。這樣的改變其實很明顯:出國以前的我看起來比大部分朋友都還瘦,在美國待了兩年後每次合照我看起來都最肉。

 

說實話比較起來在美國也沒有吃得比較多。我在台灣唸大學的時候食量極驚人,曾經連續吃兩頓晚餐(第二餐還是海陸小火鍋),麻辣鍋吃到飽當宵夜要從12AM吃足到3AM;有一年老爹帶我去法國餐廳吃聖誕大餐,因為無法決定要吃牛排還是龍蝦所以我吃了兩客主菜,當然這是包括前菜沙拉和湯,那一頓我記得很清楚餐前吃了三個法式麵包,飯後吃了兩個焦糖布丁。 20出頭的時候總是很餓,不管桌上有多少東西,我愛吃的話總是可以慢慢的把所有東西都消滅,隔天早上醒來肚子還是扁扁的。 從小到大也很少因為身材被批評,也許有時後親戚中的長輩會唸兩句「安納散批八,沒有吃東西喔?」,不過當然跟我吃一頓飯以後這種疑問就不會再出現了。

那在美國發生了什麼事呢?

一般而言在美國餐廳裡menu上最健康的大概就是沙拉吧...但是我對生菜一點都沒有好感! 於是撇開沙拉後要吃到青菜的機率就很低,從不討厭的項目中挑選的話不是漢堡薯條就是濃湯之類的。如果是去中餐廳吃飯就會叫朝思暮想的炒青菜,不過通常是炒得很油膩,吃了一大盤菜也沒有比較健康的心理作用。 而且很多時候還會跟同學們開趴到半夜以In-N-Out漢堡作收場。 在台灣亂吃都沒什麼事,以同樣的進食方式在美國闖蕩的我,不知不覺就變型了。加上住在加州不管上哪都開車,連搭大眾運輸時產生的運動量都被剝奪一空。還有在美國胖才正常,所以不會有人說你胖,反而和大家比起來很小隻,所以自己體重改變都要靠自知自覺,超難的!

 

在台灣如果身材改變,不管是存什麼居心,一定會有人告訴你。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瘋狂大塞車是很道地的LA市容,出現機率以這一年的天氣來看的話大概比太陽出現還頻繁。

造成塞車的原因很多...整個城市佔地超廣,房價也因地區價差很大。住便宜一點的地方就要開遠一點去上班,於是就有每天幾百萬人開車上下班的景象,單趟開兩個小時的大有人在! 明明知道大塞車還出門根本就是自殺式行為。

LA駕駛受刺激的變動性又很大,任何理由都有可能造成大塞車: 像是Downtown各種球賽、什麼學校的畢業典禮、各種晚上要吃大餐或是白天要準備禮物的節慶、天氣太好(大家都去海邊玩)、天氣不好(下毛毛雨就開超超超慢!),只要想得到,掰一掰都是塞車的好理由。

 

雖然塞車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大眾交通工具也並沒有因為需求而出現多大的長進。由於城市太分散,地鐵也不可能方便到讓大部分人當做「點對點」的交通工具。聽說過的頂多就是開車到Metro附近停車,搭Metro到Downtown上班,回家再坐Metro領車開回家。公車路線很粗枝大葉,像是有動脈的身體但是絕無法像微血管般到達各個角落。

 

在這樣的環境下,漸漸的養成了把所有事都繞著「塞車」來計畫的習慣。

 

「那我還是7點以後再去找你好了,怕塞車。」

「我們不要去Downtown吃飯啦~ 到了都不知到幾點了。」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