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年前,E才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在上RIE親子課時發生一件小事,大概前後才幾分鐘的時間,但是卻變成我永遠會記得的課題。會在無敵懶散荒廢部落格這麼久後立馬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台灣因房思琪之死鬧的沸沸揚揚,有女兒的家長就像看了一齣最驚悚的紀錄片。到底要怎麼在充滿變態的這個世界,教我們的寶貝女兒保護自己呢?

E從小就是最黏媽媽,常常會討抱抱,如果我在她旁邊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她常會直接纏著我的脖子,趴在我的身上撒嬌。通常我有空的話都還蠻歡迎的,但是天蟹座的她有一點「愛你到置你於死」的傾向,有時候抱我的時候會用上摔角的招式,配上她的洪荒之力。

那天在RIE親子課的時候就是這樣,我跟一些媽媽和指導員在討論事情,E從我後方纏著我的脖子,接著全身靠在我的背上,我被壓著彎了腰,頭髮散亂,一副狼狽的模樣。指導員馬上停止討論,很嚴肅的跟我說:「你看起來很不舒服。如果你有一點不舒服,請你不要忍耐,立刻要求你的小孩停止。」然後她看了看其他家長,接著說:「小孩子對於自己的身體自主權是以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學習的,孩子如果造成你們身體上的不適,你們要及時阻止,這對於女孩子尤其重要。」

當時我有一點小震撼,因為指導員說的沒錯,如果我一直容忍E對我造成的不適,她會覺得她要怎麼對待我的身體都可以,也非常有可能會認為別人要如何對待她的身體也可以,而唯一面對的方式就是忍耐!我的天呀!這樣怎麼可以!就算E用力的抱我是因為愛,也不能成為容忍的理由,因為世界上太多悲劇是以愛為藉口了。「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可以XX你。」怎麼想都是充滿陷阱和殺傷力的句型。

因此,從那時候起,我很刻意的注意E的什麼動作讓我不舒服,然後她一開始做我就很有禮貌的告訴她我不喜歡的理由並要求她停止。

「你拉我的頭髮會讓我很痛,請你馬上停止。」

「我不喜歡你用力地拉我的衣服,我的衣服會壞掉,請你停止。」

「我不喜歡你把手伸進我的衣服裡,請你停止。」

很重要的一點是她一開始做我不想接受的事,我需要馬上就制止她,因為馬上就制止她才知道界限在哪裡。如果拉了頭髮五分鐘了我才告訴她這樣會痛,好像也不是很合理,怎麼剛剛不痛現在才痛?另外一個原因是,她一開始就被我制止,我才能用溫柔而堅定的口氣請她停止,如果是忍到我自己受不了了情緒爆發,就無法維持家長應該保持的「堅定溫柔」的態度了。

當然一開始E會有點適應不良,原本予取予求的媽媽怎麼突然規矩變多了?她為什麼不讓我用力抱了?她不愛我了嗎?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E還是小杯比的時候我曾經一度信誓旦旦地想要把她留在家裡自學,還幻想著那種可以四海為家、到處旅遊的自學生活;像是到歐洲的大城市去long stay,讓小孩學習當地語言文化,然後跑遍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

幻想歸幻想。

那時候還不知道幼兒爆旺盛的精力是如何的催人老,所以等E兩歲之後我的自學夢就醒了,開始嚴肅的考慮幫她找個幼兒園。而且E的弟弟即將問世,一邊照顧新生兒一邊追著幼兒對於高齡媽媽來說實在想起來就可怕。我每次看到那些在家帶兩個以上小孩的媽媽心理都充滿了景仰之情。美國還有一些媽媽部落客在家裡待好幾個孩子,全部自學,還能抽空寫部落格分享持家和教育經驗,根本在我心目中像是神一樣啊!

本來想說等到E三歲以後再去上幼稚園,因為我希望E在0-3歲最好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久越好,不過又考慮到E的弟弟Bebebe(E取的名字,別問我為什麼)是在九月出生,如果照一般學年九月開學雖然她差不多三歲,但同時要面對弟弟出生和去上幼稚園這兩件人生大事,我們有點擔心對她的衝擊太大,所以在找幼稚園的時候就有在留意是不是可以提早入學。

雖然RIE教室的老師不斷強調小孩子不需要上幼幼班,在家裡只要能提供規律的作息和適合小孩的環境,孩子一樣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但是當全班六個小孩都滿兩歲後,找幼稚園就開始變成每個媽媽最關心的話題。由於RIE和華德福教育系統的概念最為接近,RIE甚至成為許多華德福幼兒園的訓練課程,因此在RIE教室的媽媽們都傾向華德福概念的幼稚園。

我在懷E的時候其實已經參觀過位於在洛杉磯西區的華德福正式體系裡的幼稚園。當時感覺覺得那個環境好有趣呀!室外環境很大,有沙坑和泥巴可以玩,也有木頭和麻繩做的大型攀爬遊樂設施,角落裡有幾隻雞和兔子養在大籠子裡,甚至還有小朋友們負責照顧的有機菜園。室內的設備和玩具也完全使用天然材質,像是木頭、羊毛氈、棉布等等,整個學校看不到塑膠,充滿了天然有機的氣息。玩具的部分有許多角色扮演用的道具,也有許多原木做的積木等等。其中一個教室還有一個廚房,小朋友每個星期四都會和老師一起烤麵包、每個星期三都會用菜園裡的新鮮蔬菜做蔬菜湯(廚餘還會拿去餵雞和兔子)。由於華德福很注重孩子在生活上的規律性,每個禮拜孩子在學校吃的東西大致都是一樣的,所以星期幾吃什麼孩子都預料的到。每天的作息時刻也是一樣的,小朋友一到學校就能在室外的遊樂園玩到進入教室,要進入教室的時候老師會唱一首特定的歌,然後全部的小朋友就自動地跟在老師後面唱,一路走回教室開始一天的活動。雖然說每天的作息是一樣的,但是孩子還是有自己的自由。如果是美術時間想去旁邊玩耍也可以,大家都在做麵包但是有人想要和別的小朋友玩也都可以。

我那時候呆呆的沒有在參觀學校的時候就幫E報名,後來放棄自學夢要開始找幼稚園的時候才知道這裡熱門的幼稚園在就學日期兩三年就要開始報名排隊了。所以懷孕的時候報名其實是剛剛好,而且可不是報名了就會被錄取,還要填寫好幾頁的申請表,運氣好的話才會收到面試通知,前世福報修的好才有可能被正式錄取。所以像我們這樣都兩歲了才在找幼稚園算是很罕見的不認真爸媽⋯⋯ 果然開始打聽幼稚園後沒幾天就從鄰居那聽說華德福的幼稚園早就爆滿了。不過我家這一區也有一些華德福概念的幼稚園是受到RIE教室推薦的,搞了半天我們最後決定申請的也只有兩間,因為心裡還是覺得E就算不去上幼稚園,待在家裡也很棒呀!想到她要去上幼稚園我心裡就好捨不得呀!

這兩間幼稚園都是Play based,也就是不上課,只讓小朋友去玩,而且都是讓他們自由自在的free play,不由老師帶著做遊戲,遊戲完全是由小朋友自己組成的。

第一家申請的幼稚園是在園長租的房子的一樓,每個角落整齊的放著孩子的玩具和書本,有許多木頭和毛線做的玩具,角色扮演用的不同裝扮等等。寬大的後院有個半開放式的美術工作室,各式各樣的美術用品就放在大桌子的兩旁,孩子任何時候想要用任何材料畫畫都可以。院子後方有各式各樣的果樹,據園長說水果成熟的時候小朋友們會自己爬到樹上摘水果來吃。院子的另一邊有個圍起來上了鎖的游泳池,園長是個有二十幾年經驗的救生員,到了夏天她會帶著孩子下水游泳!很多小朋友就是在這念幼稚園的時候學會游泳的。我和E把拔參觀完這個學校後就超心動的!對這個年齡的小孩子來說玩耍就是最重要的學習,這樣的環境提供了超級自由的學習場地。而這個學校的園長已經和幼稚園共存了25年了,另外兩位年輕的老師一位專攻兒童教育一位是童心未泯的美術老師,總共三位老師照顧12個小朋友。早上九點上課,吃完自己帶來的午餐後睡過午覺才回家。(午餐當然是什麼時候要吃都可以)

第二家申請的學校是在園長家的一樓,所以完全就是一個家的感覺,而且還有按照華德福以四季為主題來佈置。一走進門的牆上掛了一排孩子的雨衣和雨鞋,每天都會有固定的時間讓小孩到戶外玩耍,不論晴雨。客廳有個壁爐,天冷的時候常會生起火讓孩子一邊取暖一邊看故事書,餐廳有一張足夠容納12個小朋友和2為老師的兒童尺寸長桌,旁邊有個開放式櫃子放滿了小朋友吃飯用的瓷器和玻璃杯。總共有三個很精緻的木製大型娃娃屋和天然材質做的玩偶,(後來才知道有些還是園長親手做的玩具!)當然也少不了實木小廚房,原木積木和角色扮演用的玩具等等。院子裡有扮家家酒用的小房屋和沙坑,還養了一隻兔子。天氣一熱就常讓他們在小型游泳池裡玩水。這家幼稚園相較之下和正統華德福體系比較接近,每天的作息相同而每週的點心和午餐菜單也一樣,最大的不同是採取混齡制而且提供了許多故事書。(我參觀的正統華德福幼稚園是沒有提供故事書的,對於語言學習當時那裡的老師解釋華德福是從口語開始學習,語言學習靠的是老師講故事和唱童謠,年紀大一點後才會接觸文字)同樣是三位老師帶12個混齡小朋友,不過在學校的時間老師會準備有機點心和午餐,所有小朋友一起吃飯後才回家。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m-308  

大家都說第一胎照書養,對我來說真的就是這樣。而且後來證明照書養超順利的,真的是一輩子讀書生涯中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經驗!

除了以前提到過介紹副食品按照Baby Led Weaning的步驟,完全不需要做食物泥,另外一個從書上學到最有用的技巧就是嬰兒手語了!雖然在E很小的時候我們教她在上廁所的時候比手語,但是後來的手語都是在六個月左右學的。

學手語有什麼好處呢?太多了~~

首先,寶寶學講話比學手語困難很多,所以學會手語就能提早跟大人溝通,這樣一來就能大幅減少因為有需求說不出的困境而哭鬧。其實光這一點就讓教寶寶手語超級值得的啊!

E一開始學的手語單字都是一些她生活上的需求:ㄋㄟ ㄋㄟ 、吃東西、喝水、上廁所、睡覺、洗澡、還要、吃飽了等等。進階版她能告訴我們她哪裡會痛,例如長牙的時候會比牙齒痛,跌倒的時候比膝蓋痛;我們還教他東西很燙的手語,要她小心不要碰;她如果會冷,會害怕或是需要幫忙等也會用手語告訴我們。再來一些其他單字就是日常生活中聊天或是一般溝通用的,像是看到天空有飛機、直升機或是小鳥等她會比給我們看她看到的東西;聽到她注意到的聲音會比她的耳朵;散步的時候看到baby、花或是貓咪等也都會比出來。

所以除了最直接的表達需求外,學手語也讓E對於跟我們的溝通變得超有信心,因為她從七、八個月就能跟我們溝通很多東西了。她現在正值大家所說的恐怖兩歲期,但是說實話真的不覺得有多恐怖,那種小孩有苦說不清就躺在地上尖叫大哭的情況我們真的都沒遇過。因為不論年紀對任何人來說,最讓人生氣的狀況就是明明很苦惱卻無法說出來吧!越早教小孩溝通就能讓他們越早擁有表達自己的工具,這樣對爸媽和小孩其實都輕鬆很多。而且自從會ㄋㄟㄋㄟ的手語後要喝奶也不會總把手伸進我衣服裡,這在公共場合是多美妙的改變啊! 

教寶寶手語其實一點也不難,也沒有什麼特別技巧,只是要持之以恆。爸媽自己先學想要教的手語,每次要做那個動作之前就先做手語給寶寶看。例如每次要餵奶以前就一邊說「要餵寶寶喝ㄋㄟㄋㄟ了」一邊比喝奶的手語。 一次教一兩個,等到寶寶學會了再教新的。一開始也許要爸媽比一兩個月寶寶才會比,但是不要輕易放棄呀!E第一個手語也花了一點時間,但是後來她知道手語是跟大人溝通的方法後,其他的單字就學得很快了。有時候我們還會自己發明手語,也會一字多用,像是把「書」衍生為「打開」;總之符合自己需求最重要。我當初在學的時候買了這本書加DVD,但其實上網就能找到很多免費資訊了,例如這個網站這個網站

以下附送E一歲半時一邊講話一邊用手語跟我聊天的影片。那天稍早我們去朋友家玩,她的好朋友Mya家有隻大狗,Mya的妹妹在房間睡覺,我們要小聲一點不要吵到她。這段對話裡她比的手語有:聽到了,睡覺,安靜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是在懷E的時候接觸到RIE的。我懷孕的時候我表姐寄了一本RIE育兒手冊給我。我的表姐和表姐夫在新墨西哥州一個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的大型華德福學院當老師加行政人員,我姐夫自己就是那種從小一路唸到高中畢業的華德福寶寶。華德福的創辦人Rudolf Steiner的理論並沒有包含幼稚園的年齡層,在美國華德福體系的幼兒教育人員時常是經由RIE來訓練的。當時我只有接觸到少數幾種育兒方式,所以在不抱期待的狀況下隨手翻開看看育兒手冊裡的文章,覺得很多論點令人耳目一新,仔細想過更覺得合理,於是就找到一本手冊中經常被引述的書,<Your Self-Confident Baby>,作者是Magda Gerber。RIE就是Gerber女士移民到美國後發揚光大的。

RIE是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的縮寫。RIE是Gerber在老家匈牙利跟隨著小兒科醫師及研究員Dr. Emmi Pikler學習並研究兒童行為,他們主張嬰兒從一開始就對周遭環境極度敏感,並會立即開始探索與學習,所以我們對待嬰幼兒的方式就是他們學習認識自己的方式,我們每天和寶寶的互動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所以RIE其實就是在教導家長一開始就用尊重的態度對待小孩,加上堅持溫柔管教,用誠實正常的方式對小孩說話。所以他們用Educarer這個字,照顧嬰兒的人應該也是教導他們的人,每天對寶寶的例行照顧也是教育他們最好的時機。Gerber說在對待兒童(或任何人)時懂得尊重很重要,其實有時候甚至比愛更重要,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愛牽引到我們很私密的情緒,很容易因為愛而發怒,而做出傷人的決定。所以「打是情罵是愛」這種為暴力找藉口的話都說得出口。愛是很重要,但只有愛也沒用,愛可以解釋很多種行為,卻不是這每一種行為對小孩都好。相反的,如果面對小孩的時候考慮到的是有沒有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對待,給予小孩和大人等量的尊重,就比較不會做出傷害寶寶的行為了。其實這個觀念一想通,對待小孩的方式就會變得很不一樣,而且開始了解到小孩說不出的感覺,小孩也會很容易帶。

我的個性不容易有個「信仰」,因為對什麼都有一點存疑,覺得其他論點比較合理也會輕易變心。所以接觸到RIE後整個育兒的觀念在我腦海中不斷的顛覆,不過參考各家理論後也沒有完全照抄,而且不斷地處於學習階段就會一直有新的觀念被引進。不過有些從RIE的書上學到的教養法我們從E一出生就照做,可以看出很明顯的效用。也是因為如此,E快要兩歲時我們又開始帶她去上RIE的親子課,讓她有機會和其他的RIE寶寶一起互動。

就RIE的幾項教育原則,以下是我們實際操作的實例:

1. 尊重孩子

 RIE的基礎是建立在尊重上,而目標是培養出一個有安全感,自主性強,並能自在地做自己的快樂小孩。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操作上對我來說有許多新的觀念。從小到大,我是真的沒看過有誰把一個全新的嬰兒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對待,但是了解到這個理論以後,又驚覺到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啊!嬰兒也是人啊!我們平常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顧及他們的感受,不會做出在社交上顯得突兀的事,但是我們對待小孩子,尤其是嬰兒和幼兒的時候呢?很多時候是把他們當做玩具或動物吧.... 比如說,你第一次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伸手過去捏他的臉嗎?到底是為什麼不會對大人做的事我們輕易的就覺得對嬰兒做是可以的呢?要到多大的時候我們才打算把他們當做是一個「人」呢?不會說話並不代表沒有感覺喲⋯⋯我還有遇到過長輩到家裡來做客,習慣的就要「逗小孩」,E明明安靜的坐在桌子旁聽大家講話,這位長輩卻屢次在她面前  大聲地擊掌,就是想借由這樣的動作引起她什麼反應。平常不習慣被這樣耍弄的E馬上就顯得很焦慮,媽媽我只好耐住心中熊熊大火假裝客氣的跟他說我們家小孩不習慣這樣的動作。華人的文化好像總是讓長輩的權力無限上剛,因為小孩不懂事對他做什麼都可以,因為大人的逗弄是表現關愛的行為。了解了RIE之後我根本沒有辦法忍受別人故意不尊重孩子,看到總覺得很難過,我覺得當了家長後最大的成長其實是在這裡,因為要學會尊重不會為自己發聲又如此微小的生命,真的要把做人的高度拉高才辦的到。

 

2. 專心聆聽

在小孩子心目中最最最重要的人就是爸媽了,我們對小孩子的態度將會決定他們的「自我感覺」。自我感覺維持在剛剛好的人最容易輕鬆過日子,不亢不卑所以在社交上也容易相處。RIE建議父母靜下心來真正聆聽、欣賞自己的孩子。其實小孩子需要的就是爸媽專心的看他們在做什麼,而並不是他們做一點小事就大肆誇獎。小孩子在自己完成一個挑戰的時候,快樂的成就感會油然而生,這時候其實只要和孩子眼神相會的時候給他一個微笑,讓他知道你看到他的小成就,他就能感到你的支持了。如果一點小成就就拍手說「你好棒!」,不但顯得不太真誠,孩子反而會把大人的喝彩作為獎勵,這時候我們的喝彩其實是把孩子對自己行為感到的快樂轉移到大人的行為上;心態從探險家變成表演者。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E不到一歲的時候有一次發現了我們家腳踏車上面的鈴鐺,她用力按下會發出響亮的聲音,每次她使勁按出聲,臉上的表情就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我們有時候用很平常的語氣告訴她「你用力的把鈴鐺按得好大聲」,但大部分時間就只是用和她一樣的表情看著她,分享她的喜悅。直到有一天,從台灣來探親的外婆在她按出鈴響後馬上「啪啪啪啪」拍手叫好,她以前那種笑臉突然不再出現了,手按出鈴聲後眼睛只是直直盯著外婆,想看她拍手的反應。很明顯的她對自己行為的成果不感興趣了,只想看外婆拍手,對她而言鈴響時發自內心的喜悅已經沒有別人鼓掌叫好那般重要了。專心聆聽也大大幫助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欲望。小寶寶從一出生就想跟我們溝通了,他們會用除了語言外的所有方法,包括眼神、表情、視線、動作等等很細微的方法,讓我們知道他們的感覺和需求。養成從一開始就仔細觀察,以願意聆聽的態度,寶寶從小就能受到鼓勵而更願意溝通。不管是幾歲的人,遇到願意傾聽的人都會覺得很幸福,也更容易產生信任和感情。這對小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對孩子想表達的事情有興趣,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值得爸媽花時間注意的,雖然他們的話題幾乎都是些很瑣碎的小事,但對他們小小的世界來說卻都是重大事件。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E滿兩歲了,昨天在家幫她辦了一個生日趴。因為她最近瘋狂的熱愛馬,所以特地租了兩隻迷你馬讓小朋友們在後面巷子騎。關於生日趴的其他細節等照片出來後再來一併報告好了。

現在只想記錄一下這個階段的E。

 

很多人都說兩歲是個可怕的年紀,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孩子會動不動就爆炸,一生氣起來會哭天搶地停也停不了。我們一歲半左右就開始劈劈ㄘㄨㄚˋ的再等了。

可能是擔心過度,到了兩歲的,反而覺得這樣也還好。我覺得有很多方法可以讓這段期間好過一點,互相了解很重要。

我支持「依附教養」(attachment parenting),也相信頭幾年母嬰之間建立正面的關係對小孩未來的人生很重要。我也相信這樣的正面教養觀念是內建於每個媽媽身上的,是一種母性的本能。除了人類以外的所有動物在養育下一代的時候都是靠著物種的本能,只有人類帶小孩的時候是看書學習加上三姑六婆的耳提面命。而依附教養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像是依照寶寶的需求隨時餵奶,母嬰同床,哭泣的時候及時安撫等等。我懷孕的時候閱讀的傾向很早期就偏向依附教養,因為越加認識就越覺得我的母性本能有科學根據在支持。我認為與孩子相處的方式是我們自己要決定的,應該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自己想做什麼樣的父母,實際操作可以買參考書,不一定每一本的理念都要照表全收,但是了解各家理論後,我會從中學習能幫助我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母親的方法。

像我相信RIE主張的要一開始就把寶寶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去尊重他,但不認為小寶寶應該要一出世就自己一個人睡在隔壁房間;我用正向方法建立她的信心,但只要是你情我願(或是她無力反抗)的情況下我想抱多久就抱多久。反正多數育兒理論或多或少都會彼此衝突,做家長總是要選一條最適性的路走。我和老公也一路摸索,雖然大調已定但還是有經常性的微調,遇到新的或是冷門的育兒觀念只要是合理也會試著接受。而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回到我的基本原則:原始人會怎麼做?所以我和老公的育兒方式可以說是集合各家各派說法中我們認可的部分,另外又學習了一些比較新潮的做法,但是基本上還是遵照動物本能。

E就是在這樣長大(到兩歲)的。

那她現在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說實話超好笑的。現在她已經很會講話了,每天都講很多搞笑的童言童語,充滿想像力。每一段時期會有一些東西讓她著迷,一歲半左右在戒尿布的時候很明顯是肛門期,對於大便非常有興趣,那時候每次玩黏土就想幫動物玩具做大便;大象的大便要做又大又圓,長頸鹿的大便很小粒,狗和獅子的大便是長條狀。自從在一個月前在夏威夷度假騎小馬以後,她就瘋狂的愛上馬。從那時到現在每天都要我講「pony故事」給她聽,所有印有馬圖案的書頁也都被她找出來了,最近衣服標簽上出現的那些小小的馬也被她指認出來了,睡覺的時候也要把所有的馬玩具放在床邊陪她,每天都在唸要騎馬去散步,有時候說她要騎pink馬,有時候要騎大black馬,有時候要騎mommy馬。她還把小馬的貼紙貼在每天吃飯的小桌子上,吃到好吃的東西會先拿給小馬吃一口自己再吃。這種天真可愛的行為我覺得才是我們在兩歲小孩身上該注意的特質,因為稍縱即逝啊!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然後啊⋯⋯我們去夏威夷度假的時候因為有人幫忙所以就「順便」斷奶了。本來我的理想是母奶至少餵兩年,最好是E主動斷奶,然後懷第二胎也一路繼續餵到兩個一起餵。這在網路上的討論區我看過好多人這樣的經歷,這樣第一胎和第二胎一起餵的方法叫做「協力車哺乳法」(tandem nursing) 。我還上網買了一本相關書籍,很不幸的還沒看完我就決定斷奶了。

我親餵了一年11個月。其實我也不是不想再繼續餵,只是現在E快要兩歲了,餵奶的時候又很好動,常常一邊喝一邊用腳踢來踢去不然就是用力在我肚子上跳坐,很不舒服,晚上睡覺也常常要把ㄋㄟ ㄋㄟ當作奶嘴。我們想要快點幫E添個手足,E的吸奶方式讓我覺得「協力車哺乳」對我來說太辛苦了,體力會無法負荷。完全是個基於現實面的決定。

但是情感上來說我超愛餵母乳的。餵母乳的時候手上抱著寶寶,感受到她體溫帶來的溫暖,鼻子輕輕呼出氣息,眼睛盈滿愛意,聽到我肚子咕嚕叫的時候還會覺得好笑而嘴角上揚。E肚子餓的時候吸奶可是用盡全力,可以看到她的耳朵隨著吸允的規律被輕微拉動。雖然寶寶還在肚子裡時候就常練習吸允,E出生後還是花了一段時間發育和練習肌肉群才能高效率地吸奶。剛出生的時候一想喝奶就猛舔嘴脣,真的在吸奶的時候小臉蛋看起來好賣力,難怪有時候吃一吃就睡著了,像是被吸奶累死的。長大一點後總是奮力地吸個半小時後就昏睡了,大概就是已經吃副食品又喝不少奶的那段期間,那剛好也是E剛會走路的時候,一天要去兩次公園,每天都有運動又吃飽飽,當然超好睡。可惡的是她超喜歡含著不放!除了不醒人事嘴巴張大開這種昏睡以外,只要我試圖偷偷的救出人質她就會突然嘴巴一閉,出口就消失了。讓寶寶嘴巴張開的標準動作是用小指頭從側邊伸入嘴巴上下牙齦間,這樣寶寶就會鬆口(不過也有可能會醒來)。但是,當E再大一點長了滿口牙的時候,只要我猜想她是要咬,手指就馬上伸進去她嘴裡卡在上下門牙中間,長了牙後被咬可不是開玩笑的,尤其是睡著了牙齒不自主的閉合然後緊接著轉頭調整姿勢。(泣)

E剛出生的時候我們為了確保能順利餵奶,特地請了我家附近小有名氣的哺乳專家來家裡調教一下。她說餵奶要順利首先要確定寶寶沒有tongue tie,如果有的話媽媽餵奶會很痛,寶寶也吃不飽,不過這是芝麻小事一下就可以處理好。她看了一下我餵奶時的姿勢和E吸允的方式,覺得一切都上軌道。她教我一個很輕鬆的餵奶姿勢,就是讓E直接趴在我的肚子上喝,這樣手不用抱,但是我們的身體又能有大面積的接觸。另外累的話也可以把寶寶放在床上媽媽轉身過去餵。本來月嫂要我一直換姿勢餵,但是哺乳專家說只要沒有塞奶用最舒服的姿勢餵就好,不需要一直換。餵奶前用熱毛巾熱敷胸部,餵完了冰敷一下可以降低塞奶的機率。我餵了快兩年很幸運的沒有得過乳腺炎,雖然塞過幾次,也有出現過幾次小白點,但是在家裡靠著E幫忙加上冰敷熱敷也都熬過去了。我個人很排斥在塞奶的時候死命按摩,E的用力吸允對我來說有用多了。重點是要把寶寶的下巴對著硬塊的方向,所以我都把E放在床上然後自己面對她在床上爬來爬去,通常最後都會像隻大蜘蛛般用很奇怪的姿勢餵奶。

還有人主張不要寶寶一哭就餵,不過剛生完前幾個月奶爆多的,常常E一哭我的奶就直線噴出,(第一次看到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莫名其妙衣服就濕了,可能還有罵髒話)這時候當然直接把E抱起來把奶塞在她嘴巴裡,像下雨天接漏水一樣。她在哭,我在漏,這樣不是天經地義嗎?餵奶的這段時間其實我唸的教養書都只是參考用,這根本是動物本能,我覺得媽媽只要和寶寶心連心就好了,身體的反應自動會帶媽媽和寶寶做最好的決定。這段時間也最好不要讓身邊出現那種意見多又口無遮攔的人來干擾媽媽和寶寶找尋屬於他們自己的節奏。這時候媽媽需要的只是正向鼓勵和別人幫忙做家事,讓她有時間好好了解寶寶有需求的時候是什麼反應,漸漸建立母子連心。有些社會風氣對媽媽很不尊重,好像好不容易懷胎九月小孩生出來後媽媽就變成什麼都不懂的菜鳥,任憑誰都可以隨便給意見,完全不管這是不是媽媽需要的。這種事是我的大罩門,最討厭人家告訴我他們「聽別人說的」意見,完全沒有科學根據,連查證都不用,就可以用帶有威脅的語氣用老鳥的姿態跟媽媽上課。世界上沒有人比媽媽更關心自己的小孩,也沒有比關心小孩的媽媽更會查資料的人。尤其那種死抱著陳舊觀念的好心人士,最可怕!  

大概是一歲半左右開始E討奶會讓我覺得是為了情感上的需要,很多人都跟我說過反正她吃飯吃得很好,營養上不需要了,乾脆斷奶。不過常常我們都忘了情感上的需要仍舊是一種需要。喝母奶是寶寶和媽媽在寶寶出生後最親密的接觸方式,在親餵時嬰兒吸奶的方式會刺激乳頭,讓媽媽會分泌愛的荷爾蒙-催產素(oxytocin),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愛。所以說媽媽在餵奶時瘋狂的愛上自己的小孩是很正常的。小孩長大一點後活動力增強,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的衝突增加,在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媽媽的懷抱是最舒服的地方,和媽媽的肌膚接觸也是撫慰寶寶最好的方式。有幾次E從沙發上摔下來瘋狂大哭或是生病不舒服都是靠著餵母奶讓她平靜下來;她會一邊吸允一邊調節呼吸,有時候還煞有其事的輕嘆一下,透明的鼻涕黏在我的胸部上,終於抬起頭來時心情又好起來,微笑著親我的時候又順便把鼻涕黏到臉上。啊⋯⋯母愛啊!

在網路上也常會看到有人說母奶從出生過後幾個月就沒營養這種謬論。母奶的成分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如果孩子生病了媽媽身上的抗體也能經由母奶傳給孩子。所以新生兒喝母奶能得到他當時最需要的養分,但是兩歲娃喝母奶也能得到他當時最需要的養分,喝到三、四歲也還是一樣。而且母奶是大自然專門為寶寶量身定做的食物,能夠完全被消化吸收,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喝母奶越久小孩的抵抗力越好,因為從媽媽身上來的抗體種類更多。如果沒有文明的干擾話,人類斷奶的年紀大概是在四到六歲之間,我在想那是不是中國人叫乳牙的原因呢?(在喝奶的豬不是叫做乳豬嗎?)還在喝奶期間長的牙就是乳牙的話,那換乳牙的年紀才應該要斷奶吧?小孩子的免疫系統處於新兵訓練的階段,所以很容易被疾病影響,如果能夠長時間從母親得到對各種疾病的抗體應該是最安全又有效的防禦系統。現代人餵奶時間縮短許多,靠的是疫苗來保護幼兒,但是疫苗本身的危險性和效力卻常被大家忽略,不過那是另一個嚴肅又錯綜複雜的話題了。除了抗體外,母奶裡也含有媽媽身體分泌的各種荷爾蒙,讓寶寶能更快適應母體外的世界。例如夜間媽媽身體會分泌褪黑激素,讓寶寶的身體也能分辨白天和夜晚。

有些新手媽媽很擔心自己奶不夠,但是我研究半天的發現是全世界大概只有3-5%的媽媽奶會不夠,而且如果有休息又有得吃,應該不會不夠。但是就像自然生產一樣,順利餵奶很重要的一點是對自己的身體要有信心,然後多喝湯湯水水。女人的身體根本就是世界上最屌的東西,連人都做得出來了當然奶也生的出來啊!不要讓那些沒有好好study的人告訴你你做不到。人類百萬年來的演化過程讓你能自然的順利產下後代,也能分泌足夠的養分餵飽他。科學研究也指出餵奶根本就是供需問題,需求越大產量也越大。寶寶肚子餓了就隨時讓他吃到飽,這樣身體就知道寶寶的食量究竟有多大,也會根據需求生產足夠的奶量。所以那些懷疑自己奶量不夠,然後去追加配方奶的媽媽雖然短時間餵飽寶寶,但是身體無法得知寶寶的實際需求,到最後會供不應求,寶寶會越來越依賴配方奶。有人覺得配方奶沒什麼不好,但是研究一下就知道配方奶的營養比母奶差太多太多了,而且沒有母奶裡的各式抗體與荷爾蒙。配方奶有牛奶和大豆為主兩種,兩種都很有問題。太早就餵寶寶牛奶早就被科學家指出是誘發幼兒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為牛奶是牛媽媽分泌給牛寶寶喝的,其中有些蛋白質對人類寶寶幼嫩的消化系統來說無法分解,那些無法被分解的蛋白質由腸胃道進入血液裡,然後被免疫系統認為是外物入侵而攻擊,而人體有其他蛋白質和這些誤入歧途的蛋白質很類似,免疫系統會誤以為此蛋白質為彼蛋白質而加以攻擊,自己人打自己人,免疫功能就崩壞了。而且美國的乳牛飼養環境很糟糕,很多都有被注射生長激素和荷爾蒙。大豆的問題是它九成是基因改造的,也不像母乳能被充分消化吸收。

我上催眠生產課的時候老師播過一部生產實境是一個媽媽要在家裡生雙胞胎,但是她的助產士趕不上,結果她就在浴室裡自己接生的影片。(這對男生來說應該是恐怖片吧!),好啦我沒有要在這裡講細節啦,媽媽在生產的過程中她的兩歲大兒子還不時的要跟媽媽討奶喝,也絲毫沒有要斷奶的跡象。所以說雙胞胎一生下來後有三個小孩要喝媽媽的奶,這種供需比很少見呢!因為我自己沒有辦法按照理想讓E自然離乳,所以對那些撐下去的媽媽十分敬佩。小孩長大了還繼續餵奶真的是很辛苦的事,不是像少數人想像是媽媽自己捨不得斷奶,而是為了小孩好所以咬牙堅持下去的。有時候連家人都不見得諒解媽媽的苦心,我覺得那才是最機車的。外人什麼都不懂,也不關心你小孩的健康,機八話講完屁股拍拍走了也就算了,但是家人應該是要尊重媽媽為孩子做的決定並加以支持的啊!在美國有時候也有一些機八人會干擾媽媽在公開場合餵奶,不過一般大眾都會站出來挺媽媽;像前一陣子有人在星巴克騷擾餵奶媽媽,店員就拿飲料請媽媽喝,希望她不要介意店裡的機八客人,有時候如果是店家騷擾餵奶媽媽,大家會在網路上約好隔天出動幾十個人同時到那間店裡餵奶。當眾餵奶有什麼好奇怪的?把乳房作為一個有用的器官,其功能就是要餵奶給寶寶喝的啊!有問題的是男人的性慾吧!為什麼社會對女人的標準要用男人的性慾來定義而不是寶寶對食物的需要?根本莫明其妙。

停喝母奶後不見得需要喝奶粉喔⋯⋯最近E斷奶,她的小兒科醫生建議給她喝almond milk, coconut milk或是hemp milk等等替代奶,不過要檢查成分表,確定沒有carrageenan。我們目前給她喝過有機的coconut milk和rice milk,現在很多超市都有賣。我們家不喝牛奶也不考慮其他動物奶,不過小兒科醫生是有建議如果要喝動物奶,以養分和過敏機率來說驢子奶和駱駝奶最好,最安全(只是找不到)、再來是綿羊奶、接下來才是山羊奶和牛奶。山羊的養殖方式又比乳牛的養殖方式來的自然。不過在有機超市也很難得買的到綿羊奶,我只有在SF的Whole Foods有買過,一個中型玻璃瓶要10塊大洋,還好E並不排斥,挺捧場的,我則是連想聞的念頭都沒有。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生小孩以前我根本就沒辦法想像自己會跟「溫柔」兩個字有任何掛鉤,只要是稍微需要一點耐心的人際關係都有爆炸的可能,所以我懷孕在看有關「溫柔教養」的書的時候雖然讀得頭頭是道,卻也很懷疑自己到時候面對一些教養上的迫切難題時是不是有辦法按表操作。(而我又經常故意不按表操作⋯⋯)現在E正在堂堂跨越 terrible two這個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也順理成章地出現一些literaly「不知分寸」的行為。我們的教養功力正面臨空前最大的一次考驗;現在我們全家每天都像是在打一場甜蜜的游擊戰,不知道哪裡有地雷會爆炸。這年紀這種愛恨分明的個性讓每天清醒的的時間裡每十分鐘就上演一次連續劇中的高潮;很sweet的時候抱著臉猛親一邊說“I Lo You, I Lo You",但是無理取鬧和生氣的時候的時候馬上就變得像是她在演一部過度逼真的舞台劇,悲劇表情充滿張力。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生活很難讓人放鬆心情,有沒有在家帶小孩容易老的八卦啊?(泣)(也是該回去上瑜伽課了⋯⋯對大家都好)

除此之外,E也處在一個「喜歡打小朋友」的階段,不管是不是認識的小朋友她都有可能會豪不猶豫的賞他幾個連環掌,男女不拘,幾個月大的小嬰兒和五六歲大的小孩她都有衝上去打過。她沒看過大人打人,但是打得很用力也不像是學小孩子打著玩,後來仔細觀察大膽聯想後我覺得E是學把拔拿蒼蠅拍拍打蒼蠅的手勢,嘴裡還說「打小朋友」,實在很被她打敗。

於是我和老公在察覺到E出現這些兩歲娃惡名昭彰的行為後,決定我們家的第一條家規是:WE DON'T HURT 

我們決定要小心呵護E的心靈,用尊重的態度對待她,不管再怎麼生氣,都要忍住不可以讓她受到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大家現在都已經知道打小孩的種種缺點,也知道應該要儘量避免,但是經常被忽略的是我們有時言語或態度上對小孩造成的心理傷害。相對於身體上的明顯外傷,心理上受的傷顯得更需要預防,因為我們看不到傷口有多深,也無法得知有沒有癒合,更無法了解對孩子的將來會有什麼樣子的影響。當然這麼說並不代表不管教小孩,只是管教小孩的時候還是要尊重孩子,就事論事,不傷孩子的自尊心。知名的育兒雜誌社社長與育兒書作家Peggy O'mara曾說過「我們與孩子說話的口氣會成為他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The way we talk to our children becomes their innor voice.")

對小孩來說爸媽是天與地,如果成長期間總是聽到爸媽說「你怎麼這樣也做不好?」、「別人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你再哭我就不理你了!」這樣的話,也許當下小孩無法表達出他的反應,但是這些羞愧、憤怒、害怕的情緒就被壓抑在心裡面。小孩爆發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感到很害怕,無法了解為什麼內心突然這麼痛苦。這時候爸媽適當地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健康的發洩方式,孩子就能漸漸地練習面對並處理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經常受到壓抑的孩子不但無法練習健康的接受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面對這些情緒被推向潛意識的危險。潛意識一但接手,邏輯思考就很難去控制了。最近看的教養書大部分都告訴家長該指責孩子做錯的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這個人。所以孩子知道他們只是好人不小心做錯事,而不是他們是壞孩子所以做壞事。

不過不要太緊張,一時看似破裂的親子關係其實很容易復原,小孩子總是會不斷的原諒爸媽犯的錯。一時之間忍不住傷害到孩子,儘快誠懇的道歉並改善自己的行為,他們也能感受到誠意,重新展開信任。

我贊成溫柔教養的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不相信任何形式的暴力對孩子好。以非暴力、疏通的方式教導小孩,才能讓小孩學習到從正面的角度解決事情。

第二點是儘量尊重孩子。絕對不故意說傷他自尊的話,不小心說的也要儘快道歉。小孩子從小意識到他的身體和心理有被尊重,而習慣了這樣的感覺,他內心裡也會尊重他自己,長大後他也不輕易接受別人不尊重他。不要說小孩子不懂被尊重,連嬰兒都懂。

還有一點是我認為如果孩子最愛的爸媽以任何形式傷害他,那他的大腦學習到的就是愛與傷害是同時出現的。新生兒的大腦以超高速的效率學習生活中的經驗,以適應他的生存環境。小孩子的內建程式就是瘋狂的愛自己的爸媽,但是如果爸媽經常在肉體上傷害他,或是以言語暴力攻擊他,他就被迫要去愛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人,久了就變成習慣。(我們不都認識幾個那種交了混蛋男友卻又無法離開的那種女生嗎?)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很好奇E度假完一回家最想玩的是什麼玩具。她自己說回到家最想玩的是積木,但是我猜她最想玩的是動物模型。結果答案揭曉,E最想念的玩具是:噹噹噹噹⋯⋯

黏土!!

photo 2  

 

E在戒尿布的期間因為暫時不帶她去公園玩,想了很多在家玩的遊戲,其中她最愛的就是黏土。玩黏土能充分活動到小朋友手指的小肌肉,靈活的手指對腦部開發很重要,黏土特殊的觸感也能讓小朋友學習到新的感觸,加上配合其他玩具一起玩更能提高創造力和想像力,是本媽媽我心目中的理想玩具。那時候玩的是網路上買的無毒黏土,是完全用可食用的植物原料做的,不小心吃下去也不用擔心。不過那時候買的黏土到現在已經乾掉了,她臨時想玩媽媽卻懶得出門找這種冷門的玩具,網購也要兩天才會到。

突然想到我有做黏土的原料!有一次在Pinterest上面找到簡單又棒的自製黏土「食譜」,逛超市的時候就特別把需要的材料都找齊了放在櫃子裡「以防不時之須」,不時之須終於出現了,當然要來大展身手一下!(其實簡單到爆)

這個黏土做法是我試過的裡面最喜歡的,雖然要開火不過稍微煮一下就好了,一點也不麻煩。這個做法是Pinterest上看到的,原來出處在這兒:artsy-fartsy mama

原料:

水 1 cup

植物油 2 Tbsp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泄溝通」這個奇怪的名詞是從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翻譯過來的,簡稱EC。

當初我也沒聽說過EC,首度接觸是因為懷孕的時候我在Amazon買了很多有機棉的布尿布,而Amazon推薦一本其他買很多布尿布的顧客也一併帶走的書,叫做Diaper Free Baby。懷孕的時候對育兒沒有一點經驗,唯一的計劃就是要在我和老公能接受的範圍內走最自然的路線。

所以回到一句老話「山頂洞人會怎麼做?」

雖然如此,對於EC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抱著多大期望,可能是因為身邊有小孩的朋友沒有一個聽過EC。後來懷孕中期開始上孕婦瑜伽,我的老師Aria除了是瑜伽教練外還是一個陪產員(doula)。後來我決定在家裡自然生產,而她自己也是請了和我同一位助產士(midwife)在家裡生。所以對於懷孕、生產和育兒她算是一個理念相同的前輩,相當注重自然的生活方式,正向思考和身心靈的聯結,從她那裡我得到很多寶貴的資訊,其中一點就是EC。

Aria是俄國和埃及混血(很妙的混血,看長相很難猜出她是哪裡人),她在這兩個國家成長的過程中並不是像在美國這樣舒適,所有的小孩一歲左右就不穿尿布了,因為紙尿布在那時候不是家家負擔得起。(可能像是早期的台灣吧,我外婆說我也是一歲就不穿尿布了)其實這樣的狀況在東南亞小國和非洲等地也是很自然的現象,有人看過穿尿布的土著嗎?現在美國很多教育專家都說最好不要教小孩怎麼戒尿布,等到他們自己準備好就會去坐馬桶了。說是這樣說啦⋯⋯這也是大概為什麼美國小孩四、五歲還在穿尿布的大有人在。國家地理雜誌統計過如果一個小孩在兩歲半戒尿布,那他一生總共用大約3796片尿布,不過這個數字是以一天只用四片去換算的。再環保的尿布也還做不到能完全分解,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就要對地球貢獻這麼多的垃圾⋯⋯而我們還在為他們將來的生存環境擔心咧!這也是當初我買了一堆布尿布的原因⋯⋯ Aria沒有看這本書,但是靠著從家鄉學來的做法,讓她女兒三個月大就抱在馬桶上尿尿。所以至少我認識一個有實作經驗的人,證明了可行性!

其實沒有一種哺乳類動物有在自己身上排泄的天性,就像訓練小狗在戶外尿尿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關在籠子裡一段時間然後放他到外面去尿,因為小狗的天性不會尿在自己睡覺的地方把自己弄髒;小嬰兒也有這種本能,所以很多新生兒一脫掉尿布就尿在爸媽身上,慘一點的屎也噴出來了。(他們大概在慶祝終於可以盡情地拉了!)但是人類發明尿布以後這樣的本能就被忽略了,於是我們強迫寶寶尿在褲子裡,大便在褲子裡,然後等寶寶習慣在尿布裡排泄後過了兩年又叫他們不要拉在褲子裡。怎麼想我都覺得這個邏輯怪怪的。

邏輯不通的事我很難去做,邏輯合理的事我又很難不去做,所以在育兒的過程我在研究後選擇了很多不同的路,學了一堆怪招。說也奇怪,人生還沒有這麼順利過。

總之,書上說的很簡單,大家都可以做的到。EC並不是訓練寶寶憋尿,或是習慣用把的才能尿尿或便便。EC既然是一種「排泄溝通」,就代表這只是一種照顧者和寶寶之間的溝通方式,所以並不需要擔心一些專家警告說太小訓練戒尿布會導致膀胱炎等等疾病。我覺得有時候育兒的技巧跟土著學最好,因為他們的方法是人類受到文明的束縛之前代代相傳的智慧,最符合人體的需求,也最利於生存。現代人養小孩很多時候做的決定不是為了人體的需求,而是為了要和別人比較、怕被取笑、為了聽從婆婆媽媽一堆意見,何必呢?

新手爸媽大概過了幾個禮拜就能夠靠不同的哭聲知道寶寶是為什麼哭,或是看著寶寶吸允嘴脣的反射動作知道寶寶肚子餓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在和寶寶進行一種溝通。對於排泄這件事情其實也是一樣的。仔細觀察寶寶通常可以知道他什麼時候想尿尿,或是想要大便時臉部有什麼表情,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書上建議的方法是讓寶寶光屁股躺在墊布上,觀察他尿尿或便便以前做出什麼樣的訊息。以後觀察到寶寶以同樣的方式「通知」你的時候,就可以把他抱起來到馬桶上或是小盆子上看看他是不是要尿尿或便便。

不過,我並沒有照做。E第一次把尿出來在盆子裡是兩個禮拜大的時候,那時候我還有月嫂在家裡幫我做月子。大家也知道月嫂通常不太願意讓新生兒光著身體,所以我表達EC這個想法後月嫂就說那就試試看算時間好了。書上也有提到說寶寶通常在喝完奶和睡覺起來會排泄,而且從第一天就可以開始嘗試了。那時候我們只是抱著隨意的心態,根本就不認為會成功,想不到E尿布一脫掉被抱在手上馬上就尿出來了!我和老公可是看得目瞪口呆。原來第一胎真的是要照書養!有夠神奇!(只有新生兒的爸媽看到自己baby吃喝拉撒都興奮得要命吧!哼哼,日子還長著呢!)後來我們就繼續用算時間的方法帶E尿尿和便便,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是也蠻高的。如果看到她結屎面我們也會幫她把尿布脫掉抱起來便便。月嫂做起來很順手,但是不習慣抱軟趴趴小嬰兒的我在一開始總是手忙腳亂。E好像也能感覺到我驚慌的情緒,每次我幫她把尿她也顯得很緊張。還好有月嫂在啊!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還沒滿六個月以前我本來興沖沖的借了幾本副食品食譜,準備要來做那些看來像是手指畫顏料的食物泥。不過後來常常在國外的育兒討論區看到大家都建議BLW,一時好奇就研究了一下。

BLW = Baby Led Weaning 也就是寶寶主導的斷奶

BLW在英國和紐澳很流行。以他們的說法是只要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就算是步入斷奶的旅程了,所以這個方法也就是讓寶寶主導副食品的攝取。

寶寶主導?那媽媽要做什麼?

其實真的不用做太多,食物切一切,然後準備擦地板就好了。(如果你家和我們一樣有養狗的話有時候連地板也不用擦了)

上面連結的網站其實說明的很清楚,不過我還是上了Amazon買書來看。Baby Led WeaningBaby Led Weaning Cookbook我都買了。其實搞清楚重點就很輕鬆了,書看完放在書櫃是求心安的。


書上建議可以開始做BLW的最佳時機是1.寶寶滿至少六個月(這在國際間已經是標準時間表了,還有法規規定不准製造六個月以下的用的嬰兒副食品,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有人四個月就開始副食品⋯⋯)2.等寶寶可以在沒有任何輔助下自己坐直 3.寶寶自己想要吃東西,對食物感興趣 4. tongue thrust reflex消失 (吐舌頭的反射動作)

E在快要滿六個月之前一兩個禮拜左右有次看到我坐在床上吃草莓,她整個人飛撲過來抓了一個草莓就往嘴裡送。所以我想她應該在心態上已經準備好要吃東西了。所以等她六個月大我就正式開始依照BLW的方法給她吃副食品。

初期的副食品非常簡單,只要把想給寶寶吃的時候切成他可以一手抓住的長條狀就好了,然後放在他面前陪著他一起吃。BLW和傳統食物泥副食品的差別是, 寶寶吃食物泥是先學會吞嚥才學會咀嚼,而BLW一開始吃的就是固體,所以寶寶先學會咀嚼才學吞嚥。有人會質疑說寶寶在喝奶的時候不就學會吞嚥了嗎?也可以這樣說啦⋯⋯但是吸奶和吞奶是一個連續動作,但單獨吞嚥是不太一樣的。

文章標籤

killah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